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顾若群明末清初
简介
字石公又字不党号超士
浙江钱塘人
若璞弟。
诸生
入清后落发,为僧,名大瑸,初居西湖虎跑寺后主云楼寺。
出游大江南北,探奇揽胜。
有《石公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师颐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师颐字希古号简庵别号佛鉴
姓朱氏,澉川人也。
世居槜李,积善累功。
明洪武丙辰重九,其母王氏,夜梦梵僧,钵擎一大升许,授之,把玩间,忽爆声若雷,白气腾空,惊寤而生。
髫龀读书,聪颖异凡。
年十七,从万寿天宇净祝发,净后主临江西华随侍焉。
然每参不契,乃走灵隐,扣时庵敷,诘曰:“江西马祖顶相否?
”应声曰:“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
”敷颔之,令居择木寮,屡有启迪,而大疑未彻。
尝举赵州狗子语咨其究竟,敷曰:“待冷泉逆流,即向汝道。
”自后若穷子求奇珍,不释怀者逾月。
一日偶步冷泉亭,睹奔流翻激,豁然自得,即趋白敷曰:“冷泉逆流也。
”敷曰: “汝见何来?
曰:“千峰势到岳边止,万壑声归海上消。
”敷曰:“脱空汉,三十年后落节去也。
拂袖飘飘,翛然自远。
寻上金陵,礼雪轩成
见其丰裁挺秀,吐气不凡,竟畀以藏钥,义学复深。
𠪾岁,庚辰出世杭之崇福,既而退处万寿,卒继敷席。
永乐丙戌,以高僧徵修大典,总持释宗,蜚声黼座。
书成,碧峰无作行,歆其道,辟居首席。
平昔研求古学,精于鉴别,为太宗所知。
命乘驿遄征,索古彝器归进所得,赐赉甚厚。
丁酉僧录司挹其清誉,檄住中天竺,其寺久废,立视荒烟碎甓间,每欲及时兴复,后以校雠藏典,徵诣北原。
历岁,庚子始竣事。
辞归,赐佛像、经、玦、衣、币,宠渥有加。
适净慈主席虚旷,佥举
辛丑冬,寺众迎入,荐绅饯送,若慈云来覆,灵鹫再会。
居数载,创建殿宇,高广可该,中塑罗汉神相五百十六。
金彩炫然。
如来正殿,大栋蠹腐,易以良材,宛若初成。
更筑圆通殿,设三大士像,饰三十二应相,列无尽宝镫,皆妙智所发,真诚感格,前后费数千金。
施者云集,多乐助之,靡不即相融性,沾教开昏,所谓不动舌根,尽回向菩提者非耶?
戊申秋,颇倦送迎,萧然引退,休于寺北万工池右。
啜粥默坐,五易星霜。
宣德壬子冬十月四日,语众曰:“吾行矣。
”沐浴更衣,结趺危坐,书偈云:“须弥一拳,大海一口。
海渴山崩,鸟飞兔走。
”已而徐励其徒曰:“世相无常,各宜勤修,勿令退失。
”众方念佛,寂然而逝。
阇维,白烟四布,笼寺林宇,移时始散,所获舍利罗,五色晶明,顶骨、齿牙、数珠不坏,塔于雷峰之阳。
年五十有七,腊四十一,杨复为之铭,具见《寺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朴原明 ? — 1446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朴原字智淳,菩提节庵守弟子也。
正统间,请主昭庆,奉诏开坛说法,为天下传戒宗师。
后主灵芝
己亥,辞于朝众,沐浴而逝,时正统十一年丙寅秋七月也。
英宗礼部郎中赵勖赐祭其文曰:“尔宿悟善缘,坚持梵行,迩膺宠命,为释宗师,方阐法音,导人为善,倏云示寂,良可悼嗟,灵其如存,服此谕祭。
” 越百年,有广霌者,字日庵
嘉靖三十四年兴复昭庆,奉部剳开坛说戒,僧众如归,不减庆历之盛。
后二十馀年,有成玉者,字蓝田,掩关数载,众称“关主”。
万历丙子丁亥之间,皇太后叠赐画像于昭庆,且赐经建阁,因得放戒。
十六年登坛开阐,一时龙象,若云栖、净妙、真修、莲池诸大德,均于是得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任家相
任家相(生卒年不详) 明代诗人。
字白甫号心葵
湖北江夏人
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授婺源教谕,迁翰林院待诏,曾任福王讲官,再迁工部司务
任家相诸生时与郭正域齐名,与同籍熊廷弼、贺逢胜等并称明代江夏七贤士”。
有《云龙阁集》。
卒后入乡贤祠。
任家相辅助孙承荣纂辑黄鹤楼》,后主编《黄鹤楼集补》并撰《黄鹤楼集补纪事》;另有《黄鹤楼赋》及七古《仙枣行和郭太史韵》等存世。
明刻黄鹤楼校集注
任家相字白甫明代江夏人
诸生时,与郭正域齐名。
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
婺源教谕,迁翰林院待诏
任福王讲官
后迁工部司务,卒于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倪谦明 1415 — 14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5—1479 【介绍】: 应天府上元人字克让号静存
正统四年进士
编修,曾出使朝鲜
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
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
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卒谥文僖
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
词学图录
倪谦(1415-1479) 字克让号静存
应天上元(今南京)人,祖籍钱塘
谥文僖
有《倪文僖》,词在集中。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克让江宁人
正统己未进士第三人累官南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文僖有玉堂南宫上谷归田等槁
字克让钱塘人,徙上元
正统己未第三人及第,授编修,进侍讲
景泰中,进中允,再进侍讲学士,预修《寰宇通志》,吉春坊大学士
荚宗复辟,改通政司参议侍讲,进本院举士。
坐科举事戍开平
成化初复学土,寻授南礼部侍郎,以言官劾致仕,旋复职,进尚书
赠太子少保,隘文僖
有《玉堂》、《南宫》、《上谷》、《归田》等集。
(《四库总目》:三杨台阁之体,至、正之间而极弊,冗阘肤廓,几于万喙一音。
当有明盛时,去前辈典型未远,故其文步骤谨严,朴而不俚,简而不陋,体近三杨而无其末流之失。
虽不及李东阳之笼罩一时,然有质有文,亦彬彬然自成一家。
田按:尚书在朝,颇称躁进,卒以万安铭墓,尤致讥议。
诗不为选家所称。
馀观其七古劲健拔俗,不愧当家,固不失为一时骚雅之选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绍琦
解期 选佛场开定祖机。
辨明邪正在钳锤。
禹门浪暖风雷动。
正是鱼龙变化时。
即今众中莫有冲波激浪者么。
问答不录。
师以拂子打一圆相云。
机前一著。
觌面全提。
复击禅床一下云。
句外一言。
和声揭露。
个里不许停思顾虑。
岂容开口分疏。
只饶眨得眼来。
剑去久矣。
纵是佛祖到此。
也只得攒眉有分。
何也。
盖非言路所通。
亦非心识所测。
若是个英俊衲僧
向未举以前自当点首一笑。
是故祖师门下法应如是。
嗟观近世以来。
人心不古。
禅学之者。
不务真参实悟。
惟是接响承虚。
以觉识依通为悟明。
穿凿机缘为究。
破坏律仪为解脱。
夤缘据位为出世。
以致祖风彫弊。
魔说炽然。
塞佛法之坦途。
瞽人天之正眼。
使吾祖教外别传之道于斯而委地矣。
故我大觉释尊。
于二千年外。
已识尽众生心病。
预设多种奇方。
于无渐次法中曲垂修證规则。
不过只要诱引当人一个入路。
故经云。
末世众生。
希望成道。
无令求悟。
惟益多闻。
增长我见。
又云众生未悟。
作何方便。
开悟。
佛令结制居。
剋期取證。
过三期日。
随往无碍。
故知结解之有时也。
且如即今诸大德。
于九十日中还曾證悟也无。
已悟之者置之勿论。
如其未悟之者。
则此一冬不免又是虚丧了也。
若是个本色道流。
以十方法界为个圆觉期堂。
也莫论长期短期。
百日千日。
结制解制。
但以举起话头为始。
一年不悟一年
十年不悟十年
二十年不悟二十年
尽平生不悟。
决定不移此志。
直须要见个真实究竟处方是放参之日也。
故先哲所谓一念万年岂虚语哉。
遂举起拂子召众云。
还知这九十日内究的消息落处么。
不见世尊道。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个里明辨得老瞿昙得失誵讹处。
要證圆觉不为难矣。
设或未能见彻。
切忌依语生解。
幻叟今日不辞饶舌。
试为诸人颂出。
猛火铸成金弹子。
当机捏碎又浑囵。
等閒失得俱拈过。
风送潮音出海门。
秀峰居士 夫念佛者。
当知佛即是心。
未审心是何物。
须要看这一念佛心。
从何处念起。
复又要看破这看的人毕竟是谁。
这里有个入处。
便知圆悟禅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
故祖师云。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證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所言心者。
非妄想缘虑之心。
乃虚明圆湛广大无相之心也。
三世诸佛之所證。
證此心也。
六道众生之所昧。
昧此心也。
诸佛由悟而證。
号曰菩提
众生因迷而昧。
故曰烦恼。
在圣不增。
在凡不减。
得之不有。
失之不无。
迷则业缘。
悟名佛性。
盖知迷悟在己。
得失非他。
当知此心旷劫至今。
本无生灭。
原非染净。
孤光皎皎。
脱体无依。
妙用真常
廓周沙界。
无形状可见。
无声响可闻。
虽然无相。
无相不宗。
虽曰无声。
无声不应。
是一切色相之根。
乃一切声响之谷。
色空不二。
动静一如。
法法虚融。
尘尘解脱。
是知心有则法有。
心空则法空
心邪则一切邪。
心正则一切正。
若了此心。
法亦不有。
心法既无。
则一切是非名相皆空。
是非名相既空。
则山河大地。
色空明暗。
直下与当人自性心佛觌体混融。
了无隔碍。
居士于此果能信入。
则与从上佛祖所證所得更无差别。
复何凡圣迷悟得失之可论哉。
设或未然。
亦不用别求玄妙。
厌喧取寂。
但将平日所蕴一切智见扫荡乾净。
单单提起一句阿弥陀佛。
置之怀抱。
默然体究。
时鞭起疑情。
这个念佛的毕竟是谁。
返复究。
不可作有无卜度。
又不得将心待悟。
但有微尘许妄念存心。
皆为障碍。
直须打并教胸中空荡荡无一物。
而于行住坐卧之中。
乃至静闹閒忙之处。
都不用分别计较。
但要念念相续。
心心无间。
久久工夫纯一。
自然寂静轻安。
便有禅定现前。
正念不得纯一。
昏散起时。
亦不用将心排遣。
但将话头轻轻放下。
回光返照。
看这妄想昏沈从甚么处起。
只此一照。
则妄想昏沈当下自然顿息。
日久坚持此
果无退失。
蓦忽工夫入妙。
不觉不知一拶疑团粉碎。
历劫尘劳当下冰消瓦解。
只个身心二字亦不可得矣。
于这不可得处豁开顶门正眼。
洞彻性空源底。
自当点首一笑。
始知涅槃生死秽土净邦俱为剩语。
到此始信山僧未尝有所说也。
更须向真正钳锤下搂空悟迹。
掀翻窠臼。
然后證入广大甚深无碍自在不思议解脱三昧境中。
同佛受用。
以斯治国泽民。
则可以垂拱无为而坐致太平者矣。
以此超脱死生。
则应用施为而无可无不可也。
居士其尚勉之。
月庭居士 夫格外真机。
难容凑泊。
初参之士。
必假筌蹄。
所谓梵语阿弥陀佛。
此云无量寿。
佛者觉也觉即当人之自心。
心即本来之佛性。
是故佛者。
自心之佛。
不假外面驰求。
马大师所云即心即佛是也。
或谓即心是佛。
何劳更佛乎。
只为当人不了自心是佛。
是以执相循名。
妄生倒惑。
横见生死。
枉入迷流。
故劳先圣曲垂方便。
教令注想观心。
要信自心是佛。
则知心。
心念佛。
念念不忘。
心心无间。
忽尔到心思路绝处。
当下根尘颖脱。
当体空寂。
始知无念无心。
无心无念。
心念既无。
佛亦不可得矣。
故云从有而至无
因无念而證无心。
无心之心始是真心。
无念之念方名正念
无佛之佛可谓无量寿佛者矣。
到此觅一毫自他之相了不可得。
何圣凡迷悟之有哉。
只这不可得处。
即识心达本之要门。
乃超生脱死之捷径。
居士果能于此洞彻自心源底。
始信火宅凡居即为西方养。
举足动足无非古佛道场。
溪光山色头头章紫磨金容。
谷韵风声历历展红莲舌相。
尘尘契妙。
法法该宗。
不即不离。
心心解脱。
于斯领旨。
管取一笑而无疑矣。
居士其尚勉乎哉。
机缘法语 次日性空首座入室扣曰。
蒙和尚开示济川首座蒙山三关话。
弟子虽获与闻。
心犹未了。
幸望和尚别垂方便。
师云。
照前问将来。
空云。
蟭螟虫吸乾沧海。
鱼龙虾蟹向何处安身立命。
师曰。
长安路上金毛卧。
曰。
水母飞上色究竟天。
入摩醯眼里作舞。
因甚不见。
师云。
五凤楼前铁马嘶。
曰莲湖桥为一切人直指。
明眼人因甚落井。
师云。
明月照见夜行人。
曰请师一颂以为究竟。
师云。
好与痛棒。
曰棒则弟子甘领领。
则望和尚垂慈
师乃呵呵一笑而为颂曰。
当机把断圣凡津。
拟议知伊屈未伸。
欲识蒙山端的旨。
垂钩意在钓金鳞。
师云。
会么。
空遂作礼而退。
僧宝金山者。
入室礼次。
师乃问云。
面南观北斗。
低首看青天。
此语明甚么边事。
和尚合却口好。
师云。
未在。
曰瞒别人即得。
师云。
差别用处。
非智眼不能无惑。
子欲洞明佛祖真宗
须具透关正眼。
未审如何是透关正眼。
振声一喝。
师云。
具得正眼。
当明向上一机。
如何是向上一机。
曰青天日当午。
师云。
犹未梦见在。
曰木人拈玉线。
石女度针。
师云。
从上佛祖不传之妙。
子作么生领会。
山近前礼一拜。
师云。
转身一句速道将来。
曰雨添山色秀。
风来竹影移。
师拟拈拄杖。
山乃一喝。
拂袖而去。
师云。
子二十棒。
山复回身近前合掌曰。
谢和尚垂慈
深锥痛劄。
师云。
子虽有滔天之浪。
且无湛水之波。
山又叉手默然。
师云。
如是如是。
山遂作礼。
僧问有佛处不得住时如何。
师举起手中拂子。
僧云。
无佛处急走过又作么生。
师放下手中拂子。
云。
会么。
僧云不会。
师云。
两头不著。
千圣难窥。
这个且置。
只如古人道藏身处没踪迹。
没踪迹处莫藏身。
意旨如何。
僧云不即不离。
师云。
不即。
不即个甚么。
不离。
不离个甚么。
僧拟对。
师打一拂子云
这虚头汉。
僧无语
师宴坐室中。
有胜上座者从外入来。
师云。
是谁。
胜云。
某甲。
师云。
作么。
胜云。
佛殿里拜佛来。
师云。
佛向你道甚么。
胜云。
不曾道。
师云。
你头不曾点地那。
胜云。
下下点地。
师云。
又谓不曾道。
胜云。
某甲会也。
师云。
你会个甚么。
胜云。
吐露太分明。
师便喝。
胜拟对。
师云。
拄杖不在手。
汝二十棒。
出去。
天溪凝上座来
师云。
不用之乎也者。
父母未生前亲切道一句看。
凝云。
千圣觑不著。
师云。
觑不著的是甚么。
凝云。
父母未生前。
师云。
为甚么觑不著。
凝云。
为无踪迹。
师云。
既谓无踪迹。
说甚么觑不著。
你在无踪迹处窠臼。
这个且置。
只如烧了撒了。
你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
青山重叠叠。
涧水响潺潺。
师云。
我不问你青山叠叠。
涧水潺潺。
毕竟烧了撒了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
日用分明显露。
师云。
这虚头汉。
脚跟尚未点地在。
说甚么显露不显露。
凝乃触礼一拜。
师云亦未在。
凝又拟开口。
师咄云。
你再乱道。
辟破你口门。
凝礼谢而退。
有僧扣师云。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毕竟是个甚么。
师与僧一掌云。
你道是个甚么。
僧拟开口。
师以手掩其口。
僧于言下悟旨。
师因消遣。
至韶古音关房。
以拄杖扣门三下曰。
关主在么。
韶曰。
他不曾有出入。
谁云在不在。
即开门见师。
乃触礼一拜。
师曰。
此犹是奴儿婢子之事。
请关中主相见。
韶乃叉手默然。
师曰。
此则沈寂默去也。
韶曰。
师适来问甚么。
师曰。
问汝关中主
韶曰。
唤作寂默得么。
韶遂呈偈曰。
只此寂默非寂默。
非寂默中非亦绝。
渠侬目面已呈师。
动静何曾有区别。
师曰。
恁么则子不在关内耶。
韶曰。
弟子见师亦不在关外。
师以手拍关门一下曰。
怎奈这个何。
韶拟对。
师叱曰。
汝但于心不生分别。
只个门户亦无所有。
门户既非。
则谁在关内谁在关外耶。
虽然理则如是。
亦不可越他世谛规矩。
尤不可违其自己志愿。
正好向这无分别无内外处。
竖立脊梁。
全机坐断。
彻底掀翻。
囫囵嚼破。
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可也。
曰言曰行。
可以范后学。
抑不负其己灵也。
子其勉而进之。
三载出关之日。
拄杖子再为汝勘过。
韶遂作礼。
行实 师讳绍琦
楚山其字也。
姓雷
唐安人
九岁出家。
初从玄极和尚
最后谒东普无际和尚得法。
正统六年
再见东普。
普问子数年来住在何处。
曰我所住廓然无定在。
普曰。
汝有何所得。
曰本自无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学得来者。
曰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普曰。
汝落。
空耶。
曰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普曰。
毕竟事若何。
曰水。
浅石出。
雨霁云收。
普曰。
莫乱道。
只如佛祖来也不许。
纵尔横吞教。
现百千神通。
到这里更是不许。
和尚虽是把断要津。
其奈劳神不易。
普曰。
克家须是破家儿。
恁么干蛊也省力。
既退。
至晚。
复召入诘之曰。
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告我。
楚山悉具以对。
普曰。
还我无字意来。
曰这僧问处偏多事。
赵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处。
曰青山绿水。
燕语莺啼。
历历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
更道。
曰头顶虚空。
脚踏实地。
普召弟子鸣钟集众。
取袈裟拂子以授楚山
袾宏曰。
所云以提起话头之日为始事。
一年不悟一年。
乃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尽平生不移此志。
直至大悟方名罢
至哉言也。
绍琦
字楚山
唐安雷氏子。
生自不凡。
慎动止。
寡言笑。
九岁出家。
从玄极和尚学禅。
后获印于东普无际禅师
正统六年
再参东普。
普问。
子数年住何处。
曰我所住处。
廓然无定。
普曰。
有何所得。
曰本自无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学得来者。
曰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普曰。
汝落空耶。
曰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普曰。
克家须是破家儿。
至晚复召入。
诘之曰。
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告我。
师悉具以对。
普曰。
还我无字意来。
师偈答曰。
这僧问处偏多事。
赵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处。
曰青山绿水。
燕语莺啼。
历历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更道。
曰头顶虚空。
脚踏实地。
普召弟子。
鸣钟集众。
取袈裟拂子授之。
师容止庄重。
虽宴居。
如对清众。
具择法眼。
勘验学者。
百不失一。
门徒数十人。
宝山金者。
深入堂奥。
读师语录。
直捷简明。
不在古人下也。
楚山禅师
唐安人也。
名绍琦
姓雷氏
八岁入乡校。
不假师授而知诵。
次载失父。
遂弃业。
而学出世法于玄极通禅师
爱之。
与语辄终日。
每至节要处。
不敢犯其词。
乃跪请益。
叹曰。
子根性太利。
难于入道。
但有疑在。
庶可疗耳。
愕然曰。
木偶人
可入道耶。
笑曰。
入道须是木偶人始得。
愤而趋出。
益疑之。
经昼夜。
遂振衣起曰。
吾师岂欺我哉。
复入。
剖于前。
独以掌反覆示之。
不领。
遂背去。
遍参知识。
俱不得意。
无际悟和尚
普州之东林。
东林禅风。
腰包到者即受。
曲折流辈窃非之。
故往扣焉。
曰。
上座何住。
对曰。
廓然无定。
曰。
有何所得。
对曰。
本来无失。
何得之有。
曰。
学将来底。
堪作甚么。
对曰。
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曰。
汝落空耶。
对曰。
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曰。
毕竟如何。
曰。
水浅石出。
雨霁云收。
悟公笑曰。
纵汝横吞藏教。
现百千神通。
其如老赵州无字公案。
怎生消缴。
又拟对。
悟公连叱退之。
大惭。
数日不敢仰视。
忽闻净板鸣。
豁然荡尽廉纤。
急披衣礼谢。
肯之。
遂以断桥源流。
行化。
当是之时。
断桥之脉微矣。
悟公继响。
而得法者仅七人。
出世最晚。
初领天柱。
皖山
又投子后主成都天成寺
裔叶翻茂。
为大振焉。
得其法者。
又十六人。
有祖玠侍者
齿最少。
号圭庵
甚谨。
丛林惮其严厉。
敬其慧识。
以香林远方之一日童子进
啜罢。
顾童子曰。
人道汝憨耶。
玠曰。
它亦有乖处。
曰。
何以见得。
玠呼接盏。
童子近前。
曰。
道得即还你。
无对。
乃顾玠。
玠曰。
只者无言语处。
不隔纤毫。
曰。
因甚道不得。
玠呼童子何不问讯。
童子问讯。
度盏。
童子接之。
珍重而去。
玠曰。
道他无语得么。
曰。
只如者童子。
恁么端的。
是无明使然耶。
法性如是耶。
曰。
迷则积劫无明。
了则本来佛性。
曰。
恁么他是知有。
是不知有。
曰。
他若知有则不为迷因。
不知有番为隔碍。
曰。
子还有知也无。
曰。
祖玠不知有。
曰。
既不知有。
何以知宗
玠曰。
圣人若知。
即同凡夫。
凡夫若知。
则同圣人。
曰。
子看老僧
是知不否。
玠曰。
临机大用。
举必全真。
说甚知有不知有。
曰。
只如老僧
即今一语一默。
剖析是非。
别名相处
与适来童子。
见识是同是别。
玠曰。
法智眼。
无作妙用。
体性虽同。
用处县隔。
曰。
既云择法。
安能无作乎。
玠曰。
智炤非识。
妙用非有。
用既非用。
作亦非作。
虽分别。
实无分别之能也。
曰。
今对万法。
境相差殊。
一一明了。
不具分别可乎。
玠曰。
教不云乎。
如我按指海印发光。
圆明了知。
不繇心念。
曰。
善哉。
可谓鹅王择乳矣。
未几。
玠膺疾。
下视之。
值心上座在侧。
因问曰。
如何是心。
玠曰。
开口不容情。
曰。
未在。
玠顾心曰。
何不作礼。
心便珍重。
玠曰。
呈似了也。
曰子既如是。
还能觌体颂出乎。
玠对曰。
祖师心印若为传。
有语分明。
不在言能向机前亲领得。
海门撑出钓鱼船。
曰。
珍调四大。
饶益将来。
一日玠疾革。
作呻吟声。
问曰。
子平日得力句。
到此还用得著么。
对曰。
用得著。
曰。
既用得著。
叫苦作么。
曰。
痛则叫。
痒则笑。
曰叫与笑者。
复是阿谁。
曰。
四大无我。
叫者亦非真。
寂体中实无受者。
曰。
主人公。
即今在甚么处。
曰。
秋风不扇。
桂蕊飘香。
曰。
恁么则遍界绝遮藏也。
曰。
有眼觑不见。
曰。
只如三寸。
气消时向甚处。
安身立命。
对曰。
雨过天晴。
青山依旧。
曰。
从今别后。
再得相见否。
对曰。
旷劫不违。
今何有间。
曰。
子不病耶。
对曰。
病与不病。
总不相干。
执玠手曰。
此是甚么。
玠曰。
是祖玠手。
曰。
祖玠是谁。
曰。
玠固非我。
亦不离我。
乃叹曰。
善哉。
妙契无生。
彻證真常
子虽妙年。
死亦何憾。
玠遂合爪谢曰。
与祖玠趱。
将龛子来。
命舁龛至。
玠顾左右。
曰吾当行矣。
整衣龛坐化去。
玠化后。
天成之话大行。
时蜀多义学。
互以胜劣相比量。
一以心宗揭之。
而小大俱圆。
有问。
祖师西来意。
则答曰。
海神撒出夜明珠。
又问祖师西来意。
曰。
雪消山顶露。
风过树头摇。
又问如何是直指事。
答曰。
玉栏杆上石狮子。
红藕花间白鹭鸶。
又问如何是摩醯正眼。
喝之。
又问不涉寒暑是甚么人。
亦喝之。
爱以无字问僧。
有对曰。
风吹秋月冷。
雪压老寒。
又僧对曰。
出匣吹毛剑
寒光射斗牛
又对曰。
无孔铁锤当面掷。
皆喜之。
后示疾。
诸山讯候。
有进曰。
和尚还有不了公案么。
展掌曰。
会么。
拟对。
喝住曰。
今年今日。
推车挂壁。
撞倒虚空。
青天霹雳。
阿呵呵。
泥牛吞却老龙珠。
澄澄性海沤花息。
瞑目而寂。
时成化九年三月望日也。
赞曰。
楚山行化。
当明运昌隆之际。
纯以心性禅。
应接群机。
以故。
门下一时龙蟠凤翥焉。
乃至祖玠辈。
风鬯春枝节节是。
令见者闻者。
莫不神往。
但不再传其绪俱𥨊。
岂慈父欲子食药而愈疾。
遂称没于他方也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胡居仁明 1434 — 14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4—1484 【介绍】: 江西馀干人字叔心号敬斋
吴与弼门人。
绝意仕进。
其学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
筑室山中,四方来学者甚众。
后主白鹿书院
万历中追谥文敬
有《易象钞》、《居业》、《胡文敬公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蔡清明 1453 — 15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3—1508 【介绍】: 福建晋江人字介夫号虚斋
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武宗正德初江西提学副使
以忤朱宸濠,乞致仕。
旋起南京国子监祭酒,命下时已卒。
其学初主静后主虚,故以虚名斋,学者称虚斋先生
万历中追谥文庄
有《虚斋》等。
字介夫晋江人
成化甲辰进士,授礼部主事
吏部,历礼部员外、南吏部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
以忤宁藩,引疾去。
起南国子祭酒,命下卒。
有《虚斋》六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广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浙江嘉善人字闻谷
十三岁出家。
晚居径山
紫柏海印、云栖三老之真传。
广印字闻谷嘉善练塘人,出家杭州开元寺
藏修径山,结茅白云峰顶,不出山者十载
后主瓶窑真寂观以老。
器宇冲和,神观閒止,穷老参究,终不以悟自居。
坚辞僧众,不许开堂。
数年退院,七载南游,腰包杖锡,飘然于荒山野水之间。
孤行独往,支拄大法。
于衰残充塞之馀,紫柏、云栖、海印入灭。
真修退藏,密传三老之一灯者,一人而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至仁元末 1309 — 13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9—1382 【介绍】: 僧,鄱阳人字行中号熙怡叟澹居子俗姓吴
得法于径山元叟端和尚
博综经传。
为文醇正雄简,尤工诗。
有《澹居稿》。
至仁字行中别号熙怡叟鄱阳人
得法于径山元叟端和尚,驻锡苏州万寿寺
博综经传,贡尚书泰甫黄侍讲晋卿皆服其说,虞文靖公称其文醇正雄简有史笔,宗门之子长也。
其诗句如:「松间石榻春云护,花底山尊夜月开。
」「沙渚草香流水活,海天云净碧峰遥。
」「醉题梧叶秋阴合,坐对槐花暮雨来。
」又《咏海棠再花》云:「月里精神今更好,雨中颜色向来新。
」俱稳秀有法。
判官皇甫琮编次其诗文曰《澹居稿》,江左外史雪庐新公为之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行中鄱阳人
元末住绍兴崇报寺洪武初应召与钟山法会后主虎丘寺有澹居槁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至仁字行中
姓吴氏番阳人
晚号澹居子又号熙怡子
仲华江州广文。
五岁,其亲使拜报恩寺真纯牧公,七岁得度。
西土控空上人赴英宗召,便道憩报恩,见而叹曰:“再世人天师也。
”令参厚叟于双径,叟喜谓曰:“书记,虎而翼者也。
”出世蕲之德章,越之云顶、崇报,吴之万寿。
明洪武三年,来往虎邱之云岩,道涵德隆,四众云集,旁通外经,尤邃于易,发为词章,严简而有法,务在匡宗,不以此自多。
尝撰《黄州苏文忠祠堂记》,虞道园称其文言谨奥,有西汉风。
张潞公寄以诗曰:“今代能仁叟,高风播海涯。
宋文宪亦曰:“虎邱尊者名浮屠,见性炯若摩尼珠。
”被召至,以佛旨为书而对,太祖大喜。
洪武十五年三月十九日示寂,寿七十四,腊六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宗衍元末明初 1309 — 13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9—1351 【介绍】: 僧。
平江路人字道原
工诗,善书法。
顺帝至正初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
后主嘉兴德藏寺
诗清丽幽茂。
有《碧山堂集》。
宗衍字道原中吴人
善书法,遍读内外书,而独长于诗。
至正初,住石湖楞伽寺佳山水处,一时名士多与游,为危翰林太朴先辈觉隐诚公所推许。
尝以僧省堂选主嘉禾德藏寺,才辩闻望,倾于一时。
年四十三而殁,孙西白金嗣其法。
道原为诗,博采汉魏以降,而以少陵为宗。
取喻托兴,得风人之旨,所著曰《碧山堂集》。
太朴道原相知而未尝相见,及洪武革命,太朴江南,而道原之殁久矣。
特为之序其首云。
宗衍字道原吴郡人
元末居石湖宝积院,洪武初住持海盐当湖镇德藏寺,吴下诸名士,咸赋诗送之。
有《碧山集》,危太仆为序,诗家称其清丽幽茂,取喻托兴,得风人之旨。
选本误收“野鸡毛羽好”一首,乃温州陈氏女作,今削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善学元末明初 1307 — 1370
人物简介
善学1307—1370),元末明初江苏吴县龟山光福寺僧,字古庭俗姓马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
十七岁出家,受《华严经》于林屋清公,精研贤首疏钞。
问精深,融贯诸家,是极负盛名的元明两代华严宗高僧
洪武初,因本寺输赋违期而流徙江西赣州,行至安徽池阳马当山时病逝。
归葬光福寺大学士宋濂为之作塔铭。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自号古庭,生吴郡马氏。
初出家大觉寺,主昆山荐福,后居光福
善学
自号古庭
生儒家马氏。
传华严之教于宝觉法师简公
凡清凉大疏钞。
及圆觉楞严起信诸部。
皆能融会甚深微妙之旨。
遐迩嗜学之子。
敛衽溯瞻。
不翅卿云德星。
以获一见为快。
虽老师宿学。
亦推之为人望。
别传教公。
无言宣公
后主报恩之席。
皆欲摄受师为弟子。
师笑曰。
吾得法于宝觉
忍背之乎。
力拒不听。
曹溪水四章以见志。
寻还东林隐居。
掌教者尊师之道。
不容肥遁自逸。
强主阳山之大慈。
师植心平易。
不屑沉溺专家。
以殊户异轨。
为高理之所在。
辄翻然从之。
每升堂示众曰。
吾宗法界还源。
非徒事于空言。
能于禅定而获證入者。
乃为有得耳。
既而又曰。
吾早通法华。
虽累入法华三昧。
长水璿问道于琅琊觉
又从灵光敏。
贤首教。
露光天台之人也。
古人为法乃尔。
吾徒可专守一门乎。
子美其至公无我。
一扫近代互相矛盾之陋。
皇明龙兴
师将大弘贤首之教。
以续物慧命
虽当俭岁。
躬分卫以食众。
士民踵集。
方思有所建置院僧。
以官赋违期。
当徙虔州
有司知师专任讲道。
欲与辩析之。
师曰。
吾为主僧。
法当坐。
敢累他人耶。
遂毅然请行。
或让师为迂。
师曰。
宿业已定。
不可逭也。
行抵池阳马当山
示疾而化。
洪武庚戌四月也。
春秋六十有四。
师形貌尪瘠。
退然有不胜衣。
戒检精严。
护持三业。
唯恐有所染污。
独居屋漏。
法衣不离体。
三藏诸文。
未尝释手。
虽盎无斗储。
处之裕如。
谦恭自牧。
竖子来见。
亦无墯容。
勤于诱掖。
有不领解者。
方便比喻。
至于反覆数四。
必俟其心悟。
始罢云。
见诸著述者。
咸有可观。
法华问答若干篇。
法华随品赞三十篇。
辩正教门关键录若干卷。
及诗文。
并行于世。
宋文宪公曰。
于诸宗之文。
颇尝习读。
每病台衡贤首二家。
不能相通。
欲和会而融贯之。
恨鲜有可言斯事者。
不知世上乃复有师乎。
于是。
发不及见之叹。
其为贤者追慕。
如此。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善学字古庭姓马氏吴人也。
自幼离俗,往大觉院,初习《华严经》,能知大义。
亭亭物表,如青莲出水,不染泥滓。
元至治癸亥,年十七,始受度为大僧,投华严诸师而穷其说,久之未有所入。
时宝觉讲经曹溪,亟往从之,慧解浚发,领悟敏捷,闻响心通,势如析,迎刃而解。
宝觉誉之不置,自是名称勃然兴起,老师宿德,推为时望。
别传教在报恩,聘之出典宾客
久之,浒溪之光福偶乏首忏者,古田滋司之。
又久之,无言宣继席报恩,复延之上座,分筵说经,声采一时,震动江南
行宣政院请开法昆山荐福寺,宣欲摄受为弟子,芺曰:“吾得法于宝觉,忍背之乎?
”赋曹溪水四章,以见志。
越二年即弃去,还东林隐居,专修白业,谓同志曰:“吾始习晋水源华严忏法,行之已久,及观天竺慈云式净土忏仪明白简要,五晦诸文皆出《华严》,吾欲籍是以祈生安养耳。
”掌教者崇其道誉,不容自逸,强主阳山大慈,先声所被,天人具钦,杖锡初临,山川改色。
明室龙兴,庶政改革,浒溪人士,恋慕尤笃。
爰具疏币,杂以香华,请居之,亦欲大弘贤首之教,续佛慧命
虽当俭岁,节省衣资,以供众饭。
会天复旱,院有观世音像,素著灵异,郡守率僚属迎致府廨,乞作法禜之,甘霖立沛,大雨三日,田野俱渥,岁复大稔,士民知精诚所致,施舍接踵。
方思有所建置,昭垂来兹,而院僧以官赋违期,当徙虔州,有司知专任讲席,不亲财䞋,欲为辩释,乃自承曰:“吾为主僧,法当坐主者,敢累他人乎!
”遂请行。
或哂其迂,谢曰:“宿业已定,不可逭也。
”行抵池阳马当山,示疾而化,时洪武庚戌四月二十日也,年六十有四。
形貌尪瘠,退然若不胜衣,戒检精严,护持三业,唯恐有所染污。
独居屋漏,法衣不离体,三藏诸文未尝释手,虽盎无斗储,处之裕如,恭谨自牧。
竖子请见,亦无惰容,勤于诱掖。
有不领解者,多方比喻,反覆数四,俟其开悟始罢。
初传华严于宝觉,简时,凡清凉《大疏钞》及《圆觉》、《楞严》、《起信》诸部,虽妙义深微,皆能融会。
遐迩子,敛䘳溯瞻,冀获听睹为快。
因造《十玄门赋》以示圆宗大旨,丛林传诵,谓能发越贤首诸祖之意。
或有好为立异,以应观法界性为十界差别事,惟心造为真如之理者,闻之叹曰:“真如生灭,倒置错乱一至于此,是可为大息也。
”其于匡卫宗乘,唯恐稊稗之混黍苗,固若甚严。
然其植心平易,不肯沈溺专家,以殊户异轨为高,理之所在,辄幡然从之。
每升堂示众曰:“吾宗法界还源,非徒事空言,能于禅定而获證入者,乃为有得耳。
”既而又曰:“吾蚤通《法华》,虽累入法华三昧,然长水璿问道于琅邪觉,又从灵光敏传贤首教,灵光,天台人也。
古人为法乃尔,吾徒可拘守一隅乎!
子美其至公无我,一扫近代互相矛盾之陋,故见诸著述,不落偏卑。
”又尝与同原澄以一乘同别之义,更质叠难,为《法华问答》若干篇。
复因主修法华期忏,撰《法华随品赞》三十篇,《辩正教门关键录》若干卷,及诗文并行于世。
弟子处仁法慧,请于九皋声、启宗佑为造行业记,而乞宋文宪公濂铭其塔,其词曰:“贤守之,《杂华》为尊,建立六相,条分十门,固自以为琐琐而不可易。
至若天台性善、性恶、三观、三德之旨,一念三千之文,又曷尝不引之而示人。
况脩门之注释,乃止观熏习次第,亦不外之而立言。
念古昔之诸祖,皆契经之由循,初何心于矛盾,唯欲鉴于群昏。
或谓无断伏分齐,而失修證之道,乃后嗣之纷纭。
卓哉师,所见绝伦,剪剔其末枝,融通其本根。
谈诸法之相即,含性具之缘因。
庶几森万象于寸心,合千江于一源。
会通于大府,辟局隘之专门。
奈之何,道未克施而遘于邅迍,安养之生固知以无憾,但子之亡师,譬犹渡江河而失筏,遵广陆而折辕。
企瞻弗及,郁悒难伸。
评群行以成章,命勒之于贞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黄时俊
全粤诗·卷三九一
黄时俊自号涤烦生
明世宗嘉靖时人。
事见汪宗衍广东书画征献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